正在加载...
分页: 119/186 第一页 上页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交换机工作原理

[ 2008/11/23 01:05 | by selboo ]
      我们都已经知道交换机是依靠学习MAC地址来进行数据转发的,那么交换机是怎么学习MAC地址的呢?首先我们要知道MAC地址存在MAC表中的;一台交换机开机后它的MAC地址表是空空的.当交换机学到一个MAC地址后,它会将MAC地址存放到MAC表中(也称内容可寻址存贮器CAM),并且会给其打上时间标记timestamp.(注:时间标记有什么功能呢??它有两个功能
      (1)当一台PC机已经切换交换机端口的时候,MAC地址表内会同是检测到一台交换机中会有两个一样的MAC地址,那么它就会删除利用时间标记记录最老的MAC地址;
      (2)当MAC地址表过于庞大的时候,交换机会利用时间标记来删除已经在一段时间内没有链接到该端口的、与MAC地址表中相对应的PC机的MAC地址.)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我们现在有一个交换式的网络,我们要将PC1中的数据发送到PC2上.如图1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图1

      我们从图1中可以看到4台带有MAC地址的PC机分别连接在交换机的每个端口上,当交换机和开机后交换机中的MAC地址表为空;此时当PC1发送一个信号给交换机,当数据帧到达交换机后交换机做的第一步就是在MAC表中记录发送端的源MAC地址以及它所连接到此交换机端口的端口号,此时交换机会发现在MAC地址表中只有一个MAC地址,所以它并不知道我要发给那台PC机,然后交换机会向全网发送广播以便让所有的连接到这台交换机的设备都可以接收到此数据帧;如图2.图3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图2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图3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PC3接收到此数据帧后他会将此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表与NIC(网卡)中的MAC地址进行核对,如果一样则接纳此数据帧,如果不一样则丢弃;很显然是不一样的,那么PC3就丢弃此数据帧.如图4同样图5中的数据帧也是一样的.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图4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图5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图6

      从图6中我们可以看到PC3与PC4将此数据帧丢弃了.就在交换机广播此数据帧的同时,PC2也接到了这个数据帧并且和其它的设备一样用NIC中的MAC地址与该数据帧的MAC地址进行比较,如图7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图7

      如同题目一样PC2的MAC正好与此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对应,那么此时PC2给与交换机回应,并且在交换机的MAC地址表中填写与之对应的MAC地址和端口号.如图8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图8

      最后交换机再向PC1发送PC2的MAC地址信息,以便向pc1中写入由交换机发送的PC2的源MAC地址.如图9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图9

      以上就是一个典型的交换机学习MAC地址的整个过程.

      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在MAC地址表中的每个端口只与一个MAC地址对应,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们还会看到MAC地址表中的一个端口对应多个MAC地址的现象.

ldconfig详解

[ 2008/11/23 00:48 | by selboo ]
ldconfig是一个动态链接库管理命令,为了让动态链接库为系统所共享,还需运行动态链接库的管理命令--ldconfigldconfig 命令的用途,主要是在默认搜寻目录(/lib和/usr/lib)以及动态库配置文件/etc/ld.so.conf内所列的目录下,搜索出可共享的动态链接库(格式如前介绍,lib*.so*),进而创建出动态装入程序(ld.so)所需的连接和缓存文件.缓存文件默认为 /etc/ld.so.cache,此文件保存已排好序的动态链接库名字列表.

ldconfig通常在系统启动时运行,而当用户安装了一个新的动态链接库时,就需要手工运行这个命令.

ldconfig命令行用法如下:

ldconfig [-v|--verbose] [-n] [-N] [-X] [-f CONF] [-C CACHE] [-r ROOT] [-l] [-p|--print-cache] [-c FORMAT] [--format=FORMAT] [-V] [-?|--help|--usage] path...

ldconfig可用的选项说明如下:

(1) -v或--verbose : 用此选项时,ldconfig将显示正在扫描的目录及搜索到的动态链接库,还有它所创建的连接的名字.

(2) -n : 用此选项时,ldconfig仅扫描命令行指定的目录,不扫描默认目录(/lib,/usr/lib),也不扫描配置文件/etc/ld.so.conf所列的目录.

(3) -N : 此选项指示ldconfig不重建缓存文件(/etc/ld.so.cache).若未用-X选项,ldconfig照常更新文件的连接.

(4) -X : 此选项指示ldconfig不更新文件的连接.若未用-N选项,则缓存文件正常更新.

(5) -f CONF : 此选项指定动态链接库的配置文件为CONF,系统默认为/etc/ld.so.conf.

(6) -C CACHE : 此选项指定生成的缓存文件为CACHE,系统默认的是/etc/ld.so.cache,此文件存放已排好序的可共享的动态链接库的列表.

(7) -r ROOT : 此选项改变应用程序的根目录为ROOT(是调用chroot函数实现的).选择此项时,系统默认的配置文件/etc/ld.so.conf,实际对应的为 ROOT/etc/ld.so.conf.如用-r /usr/zzz时,打开配置文件/etc/ld.so.conf时,实际打开的是/usr/zzz/etc/ld.so.conf文件.用此选项,可以大大增加动态链接库管理的灵活性.

(8) -l : 通常情况下,ldconfig搜索动态链接库时将自动建立动态链接库的连接.选择此项时,将进入专家模式,需要手工设置连接.一般用户不用此项.

(9) -p或--print-cache : 此选项指示ldconfig打印出当前缓存文件所保存的所有共享库的名字.

(10) -c FORMAT 或 --format=FORMAT : 此选项用于指定缓存文件所使用的格式,共有三种:old(老格式),new(新格式)和compat(兼容格式,此为默认格式).

(11) -V : 此选项打印出ldconfig的版本信息,而后退出.(12) -? 或 --help 或 --usage : 这三个选项作用相同,都是让ldconfig打印出其帮助信息,而后退出.

ldconfig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 往/lib和/usr/lib里面加东西,是不用修改/etc/ld.so.conf的,但是完了之后要调一下ldconfig,不然这个library会找不到

2. 想往上面两个目录以外加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修改/etc/ld.so.conf,然后再调用ldconfig,不然也会找不到
比如安装了一个mysql到/usr/local/mysql,mysql有一大堆library在/usr/local/mysql/lib下面,这时就需要在/etc/ld.so.conf下面加一行/usr/local/mysql/lib,保存过后ldconfig一下,新的library才能在程序运行时被找到。

3. 如果想在这两个目录以外放lib,但是又不想在/etc/ld.so.conf中加东西(或者是没有权限加东西)。那也可以,就是export一个全局变量LD_LIBRARY_PATH,然后运行程序的时候就会去这个目录中找library。一般来讲这只是一种临时的解决方案,在没有权限或临时需要的时候使用。

4. ldconfig做的这些东西都与运行程序时有关,跟编译时一点关系都没有。编译的时候还是该加-L就得加,不要混淆了。

5. 总之,就是不管做了什么关于library的变动后,最好都ldconfig一下,不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不会花太多的时间,但是会省很多的事。

提高yum的更新速度

[ 2008/11/23 00:32 | by selboo ]
用yum更新系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缓慢的进度都让你想把鼠标扔出去。不过我们通过两个办法就能极大地提高yum安装软件的速度。

首先,安装yum-fastestmirror插件
yum -y install yum-fastestmirror

然后,安装多线程下载工具axel
wget http://alioth.debian.org/frs/download.php/2621/axel-2.2.tar.bz2
bzip2 -d axel-2.2.tar.bz2
tar xvf axel-2.2.tar
cd axel
./configure
make && make install

最后,安装yum的axelget插件
svn co http://cnfreesoft.googlecode.com/svn/trunk/axelget/ /etc/yum/axelget
cd /etc/yum/pluginconf.d/
ln -s /etc/yum/axelget/axelget.conf .
cd /usr/lib/yum-plugins/
ln -s /etc/yum/axelget/axelget.py .
修改/etc/yum.conf,设置plugins=1,一切搞定,运行yum -y update,享受一下高速的感觉吧。
Tags: ,

Crontab 实例(转)

[ 2008/11/23 00:30 | by selboo ]
cron是一个linux下的定时执行工具,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运行作业。由于Cron 是Linux的内置服务,但它不自动起来,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启动、关闭这个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start //启动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stop //关闭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restart //重启服务
/sbin/service crond reload //重新载入配置
你也可以将这个服务在系统启动的时候自动启动:
在/etc/rc.d/rc.local这个脚本的末尾加上:
/sbin/service crond start
现在Cron这个服务已经在进程里面了,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服务了,Cron服务提供以下几种接口供大家使用:

1、直接用crontab命令编辑
cron服务提供crontab命令来设定cron服务的,以下是这个命令的一些参数与说明:
crontab -u //设定某个用户的cron服务,一般root用户在执行这个命令的时候需要此参数
crontab -l //列出某个用户cron服务的详细内容
crontab -r //删除某个用户的cron服务
crontab -e //编辑某个用户的cron服务
比如说root查看自己的cron设置:crontab -u root -l
再例如,root想删除fred的cron设置:crontab -u fred -r
在编辑cron服务时,编辑的内容有一些格式和约定,输入:crontab -u root -e
进入vi编辑模式,编辑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下面的格式:*/1 * * * * ls >> /tmp/ls.txt
这个格式的前一部分是对时间的设定,后面一部分是要执行的命令,如果要执行的命令太多,可以把这些命令写到一个脚本里面,然后在这里直接调用这个脚本就可以了,调用的时候记得写出命令的完整路径。时间的设定我们有一定的约定,前面五个*号代表五个数字,数字的取值范围和含义如下:
分钟 (0-59)
小時 (0-23)
日期 (1-31)
月份 (1-12)
星期 (0-6)//0代表星期天
除了数字还有几个个特殊的符号就是"*"、"/"和"-"、",",*代表所有的取值范围内的数字,"/"代表每的意思,"*/5"表示每5个单位,"-"代表从某个数字到某个数字,","分开几个离散的数字。以下举几个例子说明问题:
每天早上6点
0 6 * * * echo "Good morning." >> /tmp/test.txt //注意单纯echo,从屏幕上看不到任何输出,因为cron把任何输出都email到root的信箱了。
每两个小时
0 */2 * * * echo "Have a break now." >> /tmp/test.txt
晚上11点到早上8点之间每两个小时,早上八点
0 23-7/2,8 * * * echo "Have a good dream:)" >> /tmp/test.txt
每个月的4号和每个礼拜的礼拜一到礼拜三的早上11点
0 11 4 * 1-3 command line
1月1日早上4点
0 4 1 1 * command line
每次编辑完某个用户的cron设置后,cron自动在/var/spool/cron下生成一个与此用户同名的文件,此用户的cron信息都记录在这个文件中,这个文件是不可以直接编辑的,只可以用crontab -e 来编辑。cron启动后每过一份钟读一次这个文件,检查是否要执行里面的命令。因此此文件修改后不需要重新启动cron服务。
2、编辑/etc/crontab 文件配置cron
cron服务每分钟不仅要读一次/var/spool/cron内的所有文件,还需要读一次/etc/crontab,因此我们配置这个文件也能运用 cron服务做一些事情。用crontab配置是针对某个用户的,而编辑/etc/crontab是针对系统的任务。此文件的文件格式是:
SHELL=/bin/bash
PATH=/sbin:/bin:/usr/sbin:/usr/bin  
MAILTO=root      //如果出现错误,或者有数据输出,数据作为邮件发给这个帐号
HOME=/    //使用者运行的路径,这里是根目录
# run-parts
01 * * * * root run-parts /etc/cron.hourly //每小时执行/etc/cron.hourly内的脚本
02 4 * * * root run-parts /etc/cron.daily //每天执行/etc/cron.daily内的脚本
22 4 * * 0 root run-parts /etc/cron.weekly //每星期执行/etc/cron.weekly内的脚本
42 4 1 * * root run-parts /etc/cron.monthly //每月去执行/etc/cron.monthly内的脚本
大家注意"run-parts"这个参数了,如果去掉这个参数的话,后面就可以写要运行的某个脚本名,而不是文件夹名了。
--------------------------------------
基本格式 :
*  *  *  *  *  command
分 时 日 月 周 命令
第1列表示分钟1~59 每分钟用*或者 */1表示
第2列表示小时1~23(0表示0点)
第3列表示日期1~31
第4列表示月份1~12
第5列标识号星期0~6(0表示星期天)
第6列要运行的命令
crontab文件的一些例子:
30 21 * *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上面的例子表示每晚的21:30重启lighttpd 。
45 4 1,10,22 *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上面的例子表示每月1、10、22日的4 : 45重启lighttpd 。
10 1 * * 6,0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上面的例子表示每周六、周日的1 : 10重启lighttpd 。
0,30 18-23 * *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上面的例子表示在每天18 : 00至23 : 00之间每隔30分钟重启lighttpd 。
0 23 * * 6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上面的例子表示每星期六的11 : 00 pm重启lighttpd 。
* */1 * *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每一小时重启lighttpd
* 23-7/1 * *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晚上11点到早上7点之间,每隔一小时重启lighttpd
0 11 4 * mon-wed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每月的4号与每周一到周三的11点重启lighttpd
0 4 1 jan * /usr/local/etc/rc.d/lighttpd restart
一月一号的4点重启lighttpd

IIS的配置文件

[ 2008/11/22 05:59 | by selboo ]
      默认IIS站点配置文件有2个MBSchema.xm和MetaBase.xml,路径是C:\WINDOWS\system32\inetsrv\(一般这个目录设置的everyone读的权限.)

      MetaBase.xml这个文件是存的站点IIS配置的信息.里面可以查到所有本服务器IIS下设置的站点目录和配置。

      几个主要的配置有:

ServerComment:我的网站 //站点的名称
ServerBindings:80 //站点的端口
Path="D:\wwwroot" //这里是站点的路径
DefaultDoc="index.asp,index.php,index.htm,Default.htm,Default.asp,Default.aspx" //默认文档头,就是主页显示文件名
ScriptMaps==".asa,C:\WINDOWS\syst..........." //站点支持的哪些脚本.

      还有就是看C:\WINDOWS\system32\inetsrv\History这个目录,这个目录里是对每次站点的IIS设置进行的备份.
分页: 119/186 第一页 上页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