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安装配置 PPTP VPN 服务器
[ 2009/12/13 12:06 | by selboo ]
From : http://blog.s135.com/pptp_vpn/
VPN的英文全称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翻译过来就是“虚拟专用网络”。顾名思义,虚拟专用网络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虚拟出来的企业内部专线。它可以通过特殊的加密的通讯协议在连接在Internet上的位于不同地方的两个或多个企业内部网之间建立一条专有的通讯线路,就好比是架设了一条专线一样,但是它并不需要真正的去铺设光缆之类的物理线路。这就好比去电信局申请专线,但是不用给铺设线路的费用,也不用购买路由器等硬件设备。VPN技术原是路由器具有的重要技术之一,目前在交换机,防火墙设备或Windows等软件里也都支持VPN功能,一句话,VPN的核心就是在利用公共网络建立虚拟私有网。
虚拟专用网(VPN)被定义为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虚拟专用网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虚拟专用网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VPN的英文全称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翻译过来就是“虚拟专用网络”。顾名思义,虚拟专用网络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虚拟出来的企业内部专线。它可以通过特殊的加密的通讯协议在连接在Internet上的位于不同地方的两个或多个企业内部网之间建立一条专有的通讯线路,就好比是架设了一条专线一样,但是它并不需要真正的去铺设光缆之类的物理线路。这就好比去电信局申请专线,但是不用给铺设线路的费用,也不用购买路由器等硬件设备。VPN技术原是路由器具有的重要技术之一,目前在交换机,防火墙设备或Windows等软件里也都支持VPN功能,一句话,VPN的核心就是在利用公共网络建立虚拟私有网。
虚拟专用网(VPN)被定义为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虚拟专用网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虚拟专用网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linux批量修改文件名
[ 2009/12/13 11:49 | by selboo ]
使用 rename 命令
========================
NAME
rename - Rename files
SYNOPSIS
rename from to file...
========================
========================
NAME
rename - Rename files
SYNOPSIS
rename from to file...
========================
#! /bin/sh
INIFILE="./dirlist.ini"
CURPATH=$(pwd)
for SERVERPATH in $(cut -d: -f1 $INIFILE)
do
cd $SERVERPATH
cd ani
/usr/bin/rename .ANI .ani *
/usr/bin/rename .A?? .ani *
/usr/bin/rename .?N? .ani *
/usr/bin/rename .??I .ani *
cd ..
cd map
MAPPATH=$(pwd)
for maplist in $(ls -1)
do
cd ${MAPPATH}/${maplist}
/usr/bin/rename .yom .YOM *
/usr/bin/rename .y?? .YOM *
/usr/bin/rename .?o? .YOM *
/usr/bin/rename .??m .YOM *
done
cd $CURPATH
done
INIFILE="./dirlist.ini"
CURPATH=$(pwd)
for SERVERPATH in $(cut -d: -f1 $INIFILE)
do
cd $SERVERPATH
cd ani
/usr/bin/rename .ANI .ani *
/usr/bin/rename .A?? .ani *
/usr/bin/rename .?N? .ani *
/usr/bin/rename .??I .ani *
cd ..
cd map
MAPPATH=$(pwd)
for maplist in $(ls -1)
do
cd ${MAPPATH}/${maplist}
/usr/bin/rename .yom .YOM *
/usr/bin/rename .y?? .YOM *
/usr/bin/rename .?o? .YOM *
/usr/bin/rename .??m .YOM *
done
cd $CURPATH
done
网络性能测试工具Iperf详解
[ 2009/12/13 11:41 | by selboo ]
Iperf是一个网络性能测试工具,也就是LINUX网速测试,主要应用于LINUX服务器下面。可以测试TCP和UDP带宽质量,可以测量最大TCP带宽,具有多种参数和UDP特性,可以报告带宽,延迟抖动和数据包丢失。Iperf在linux和windows平台均有二进制版本供自由使用。
下载地址:
http://downloads.sourceforge.net/project/iperf/iperf/2.0.4%20source/iperf-2.0.4.tar.gz?use_mirror=nchc
Iperf使用方法与参数说明
参数说明
-s 以server模式启动,eg:iperf –s 。Server端为数据的接收端。
-c host以client模式启动,host是server端地址,eg:iperf -c 222.35.11.23 。Client端为数据的发出端。
通用参数
-f [kmKM] 分别表示以Kbits, Mbits, KBytes, MBytes显示报告,默认以Mbits为单位,eg:iperf -c 222.35.11.23 -f K
-i sec 以秒为单位显示报告间隔,eg:iperf -c 222.35.11.23 -i 2
-l 缓冲区大小,默认是8KB,eg:iperf -c 222.35.11.23 -l 16
-m 显示tcp最大mtu值
-o 将报告和错误信息输出到文件eg:iperf -c 222.35.11.23 -o ciperflog.txt
-p 指定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或客户端所连接的端口eg:iperf -s -p 9999;iperf -c 222.35.11.23 -p 9999
-u 使用udp协议
-w 指定TCP窗口大小,默认是8KB
-B 绑定一个主机地址或接口(当主机有多个地址或接口时使用该参数)
-C 兼容旧版本(当server端和client端版本不一样时使用)
-M 设定TCP数据包的最大mtu值
-N 设定TCP不延时
-V 传输ipv6数据包
server专用参数
-D 以服务方式运行ipserf,eg:iperf -s -D
-R 停止iperf服务,针对-D,eg:iperf -s -R
client端专用参数
-d 同时进行双向传输测试
-n 指定传输的字节数,eg:iperf -c 222.35.11.23 -n 100000
-r 单独进行双向传输测试
-t 测试时间,默认10秒,eg:iperf -c 222.35.11.23 -t 5
-F 指定需要传输的文件
-T 指定ttl值
应用实例
使用 iperf -s 命令将 Iperf 启动为 server 模式,在客户机上使用 iperf -c启动client模式。
iperf –s
————————————————————
Server listening on TCP port 5001
TCP window size: 8.00 KByte (default)
————————————————————
iperf -c 59.125.103.56
上面使用服务端和客户端的默认设置进行测试
iperf -s -w 300K
————————————————————
Server listening on TCP port 5001
TCP window size: 300 KByte
————————————————————
iperf -c 59.125.103.56 -f K -i 2 -w 300K
设定报告间隔为2秒,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TCP窗口都开到300KB
iperf -c 59.125.103.56 -f K -i 2 -w 300K –n 1000000
测试传输约1MB数据
iperf -c 59.125.103.56 -f K -i 2 -w 300K –t 36
测试持续36秒
iperf -c 220.112.45.87 -f K -i 2 -w 300k -n 10400000 -d
测试双向的传输
iperf -c 59.125.103.56 -f K -i 2 -w 300K –u
UDP测试
其中 -i 参数的含义是周期性报告的时间间隔(interval),单位为秒;在上面的例子中,表示每隔2秒报告一次带宽等信息。
下载地址:
http://downloads.sourceforge.net/project/iperf/iperf/2.0.4%20source/iperf-2.0.4.tar.gz?use_mirror=nchc
Iperf使用方法与参数说明
参数说明
-s 以server模式启动,eg:iperf –s 。Server端为数据的接收端。
-c host以client模式启动,host是server端地址,eg:iperf -c 222.35.11.23 。Client端为数据的发出端。
通用参数
-f [kmKM] 分别表示以Kbits, Mbits, KBytes, MBytes显示报告,默认以Mbits为单位,eg:iperf -c 222.35.11.23 -f K
-i sec 以秒为单位显示报告间隔,eg:iperf -c 222.35.11.23 -i 2
-l 缓冲区大小,默认是8KB,eg:iperf -c 222.35.11.23 -l 16
-m 显示tcp最大mtu值
-o 将报告和错误信息输出到文件eg:iperf -c 222.35.11.23 -o ciperflog.txt
-p 指定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或客户端所连接的端口eg:iperf -s -p 9999;iperf -c 222.35.11.23 -p 9999
-u 使用udp协议
-w 指定TCP窗口大小,默认是8KB
-B 绑定一个主机地址或接口(当主机有多个地址或接口时使用该参数)
-C 兼容旧版本(当server端和client端版本不一样时使用)
-M 设定TCP数据包的最大mtu值
-N 设定TCP不延时
-V 传输ipv6数据包
server专用参数
-D 以服务方式运行ipserf,eg:iperf -s -D
-R 停止iperf服务,针对-D,eg:iperf -s -R
client端专用参数
-d 同时进行双向传输测试
-n 指定传输的字节数,eg:iperf -c 222.35.11.23 -n 100000
-r 单独进行双向传输测试
-t 测试时间,默认10秒,eg:iperf -c 222.35.11.23 -t 5
-F 指定需要传输的文件
-T 指定ttl值
应用实例
使用 iperf -s 命令将 Iperf 启动为 server 模式,在客户机上使用 iperf -c启动client模式。
iperf –s
————————————————————
Server listening on TCP port 5001
TCP window size: 8.00 KByte (default)
————————————————————
iperf -c 59.125.103.56
上面使用服务端和客户端的默认设置进行测试
iperf -s -w 300K
————————————————————
Server listening on TCP port 5001
TCP window size: 300 KByte
————————————————————
iperf -c 59.125.103.56 -f K -i 2 -w 300K
设定报告间隔为2秒,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TCP窗口都开到300KB
iperf -c 59.125.103.56 -f K -i 2 -w 300K –n 1000000
测试传输约1MB数据
iperf -c 59.125.103.56 -f K -i 2 -w 300K –t 36
测试持续36秒
iperf -c 220.112.45.87 -f K -i 2 -w 300k -n 10400000 -d
测试双向的传输
iperf -c 59.125.103.56 -f K -i 2 -w 300K –u
UDP测试
其中 -i 参数的含义是周期性报告的时间间隔(interval),单位为秒;在上面的例子中,表示每隔2秒报告一次带宽等信息。
/dev/shm tmpfs文件系统
[ 2009/12/13 11:19 | by selboo ]
默认系统就会加载/dev/shm ,它就是所谓的tmpfs,有人说跟ramdisk(虚拟磁盘),但不一样。象虚拟磁盘一样,tmpfs 可以使用您的 RAM,但它也可以使用您的交换分区来存储。而且传统的虚拟磁盘是个块设备,并需要一个 mkfs 之类的命令才能真正地使用它,tmpfs 是一个文件系统,而不是块设备;您只是安装它,它就可以使用了。
tmpfs有以下优势:
1.动态文件系统的大小。
2.tmpfs 的另一个主要的好处是它闪电般的速度。因为典型的 tmpfs 文件系统会完全驻留在 RAM 中,读写几乎
可以是瞬间的。
3.tmpfs 数据在重新启动之后不会保留,因为虚拟内存本质上就是易失的。所以有必要做一些脚本做诸如加载,
绑定的操作。
通常使用/dev/shm作共享内存(shm_open,shm_unlink)。 /dev/shm是个临时文档系统(tmpfs),能够
从/etc/fstab中mount。因此,支持标准的参数例如"size",能够用来增加或减少在/dev/shm上的tmpfs大小.(默认的,他的大小是系统RAM的一半)
调整/dev/shm的大小
1)查看大小
df -h /dev/shm
2)修改大小
vi /etc/fstab
tmpfs /dev/shm tmpfs defaults,size=4096M 0 0
3)重新挂载
umount /dev/shm
mount /dev/shm
4)查看修改后的大小
df -h /dev/shm
tmpfs有以下优势:
1.动态文件系统的大小。
2.tmpfs 的另一个主要的好处是它闪电般的速度。因为典型的 tmpfs 文件系统会完全驻留在 RAM 中,读写几乎
可以是瞬间的。
3.tmpfs 数据在重新启动之后不会保留,因为虚拟内存本质上就是易失的。所以有必要做一些脚本做诸如加载,
绑定的操作。
通常使用/dev/shm作共享内存(shm_open,shm_unlink)。 /dev/shm是个临时文档系统(tmpfs),能够
从/etc/fstab中mount。因此,支持标准的参数例如"size",能够用来增加或减少在/dev/shm上的tmpfs大小.(默认的,他的大小是系统RAM的一半)
调整/dev/shm的大小
1)查看大小
df -h /dev/shm
2)修改大小
vi /etc/fstab
tmpfs /dev/shm tmpfs defaults,size=4096M 0 0
3)重新挂载
umount /dev/shm
mount /dev/shm
4)查看修改后的大小
df -h /dev/s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