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分页: 12/13 第一页 上页 7 8 9 10 11 12 13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Mysqld配置选项详细介绍

[ 2008/08/20 10:33 | by selboo ]

mysqld程序--目录和文件

basedir = path   使用给定目录作为根目录(安装目录).
character-sets-dir = path   给出存放着字符集的目录.
datadir = path   从给定目录读取数据库文件.
pid-file = filename   为mysqld程序指定一个存放进程ID的文件(仅适用于UNIX/Linux系统); Init-V脚本需要使用这个文件里的进程ID结束mysqld进程.
socket = filename   为MySQL客户程序与服务器之间的本地通信指定一个套接字文件(仅适用于UNIX/Linux系统; 默认设置一般是/var/lib/mysql/mysql.sock文件).在Windows环境下,如果MySQL客户与服务器是通过命名管道进行通信的,--sock选项给出的将是该命名管道的名字(默认设置是MySQL).
lower_case_table_name = 1/0   新目录和数据表的名字是否只允许使用小写字母; 这个选项在Windows环境下的默认设置是1(只允许使用小写字母).

mysqld程序--语言设置

character-sets-server = name   新数据库或数据表的默认字符集.为了与MySQL的早期版本保持兼容,这个字符集也可以用--default-character-set选项给出; 但这个选项已经显得有点过时了.
collation-server = name   新数据库或数据表的默认排序方式.
lanuage = name   用指定的语言显示出错信息.

mysqld程序--通信、网络、信息安全

enable-named-pipes   允许Windows 2000/XP环境下的客户和服务器使用命名管道(named pipe)进行通信.这个命名管道的默认名字是MySQL,但可以用--socket选项来改变.
local-infile [=0]   允许/禁止使用LOAD DATA LOCAL语句来处理本地文件.
myisam-recover [=opt1, opt2, ...]   在启动时自动修复所有受损的MyISAM数据表.这个选项的可取值有4种:DEFAULT、BACKUP、QUICK和FORCE; 它们与myisamchk程序的同名选项作用相同.
old-passwords   使用MySQL 3.23和4.0版本中的老算法来加密mysql数据库里的密码(默认使用MySQL 4.1版本开始引入的新加密算法).
port = n   为MySQL程序指定一个TCP/IP通信端口(通常是3306端口).
safe-user-create   只有在mysql.user数据库表上拥有INSERT权限的用户才能使用GRANT命令; 这是一种双保险机制(此用户还必须具备GRANT权限才能执行GRANT命令).
shared-memory   允许使用内存(shared memory)进行通信(仅适用于Windows).
shared-memory-base-name = name   给共享内存块起一个名字(默认的名字是MySQL).
skip-grant-tables   不使用mysql数据库里的信息来进行访问控制(警告:这将允许用户任何用户去修改任何数据库).
skip-host-cache   不使用高速缓存区来存放主机名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
skip-name-resovle   不把IP地址解析为主机名; 与访问控制(mysql.user数据表)有关的检查全部通过IP地址行进.
skip-networking   只允许通过一个套接字文件(Unix/Linux系统)或通过命名管道(Windows系统)进行本地连接,不允许ICP/IP连接; 这提高了安全性,但阻断了来自网络的外部连接和所有的Java客户程序(Java客户即使在本地连接里也使用TCP/IP).
user = name   mysqld程序在启动后将在给定UNIX/Linux账户下执行; mysqld必须从root账户启动才能在启动后切换到另一个账户下执行; mysqld_safe脚本将默认使用--user=mysql选项来启动mysqld程序.

mysqld程序--内存管理、优化、查询缓存区

bulk_insert_buffer_size = n   为一次插入多条新记录的INSERT命令分配的缓存区长度(默认设置是8M).
key_buffer_size = n   用来存放索引区块的RMA值(默认设置是8M).
join_buffer_size = n   在参加JOIN操作的数据列没有索引时为JOIN操作分配的缓存区长度(默认设置是128K).
max_heap_table_size = n   HEAP数据表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6M); 超过这个长度的HEAP数据表将被存入一个临时文件而不是驻留在内存里.
max_connections = n   MySQL服务器同时处理的数据库连接的最大数量(默认设置是100).
query_cache_limit = n   允许临时存放在查询缓存区里的查询结果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M).
query_cache_size = n   查询缓存区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0,不开辟查询缓存区).
query_cache_type = 0/1/2   查询缓存区的工作模式:0, 禁用查询缓存区; 1,启用查询缓存区(默认设置); 2,"按需分配"模式,只响应SELECT SQL_CACHE命令.
read_buffer_size = n   为从数据表顺序读取数据的读操作保留的缓存区的长度(默认设置是128KB); 这个选项的设置值在必要时可以用SQL命令SET SESSION read_buffer_size = n命令加以改变.
read_rnd_buffer_size = n   类似于read_buffer_size选项,但针对的是按某种特定顺序(比如使用了ORDER BY子句的查询)输出的查询结果(默认设置是256K).
sore_buffer = n   为排序操作分配的缓存区的长度(默认设置是2M); 如果这个缓存区太小,则必须创建一个临时文件来进行排序.
table_cache = n   同时打开的数据表的数量(默认设置是64).
tmp_table_size = n   临时HEAP数据表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32M); 超过这个长度的临时数据表将被转换为MyISAM数据表并存入一个临时文件.

mysqld程序--日志

log [= file]   把所有的连接以及所有的SQL命令记入日志(通用查询日志); 如果没有给出file参数,MySQL将在数据库目录里创建一个hostname.log文件作为这种日志文件(hostname是服务器的主机名).
log-slow-queries [= file]   把执行用时超过long_query_time变量值的查询命令记入日志(慢查询日志); 如果没有给出file参数,MySQL将在数据库目录里创建一个hostname-slow.log文件作为这种日志文件(hostname是服务器主机名).
long_query_time = n   慢查询的执行用时上限(默认设置是10s).
lon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s   把慢查询以及执行时没有使用索引的查询命令全都记入日志(其余同--log-slow-queries选项).
log-bin [= filename]   把对数据进行修改的所有SQL命令(也就是INSERT、UPDATE和DELETE命令)以二进制格式记入日志(二进制变更日志,binary update log).这种日志的文件名是filename.n或默认的hostname.n,其中n是一个6位数字的整数(日志文件按顺序编号).
log-bin-index = filename   二进制日志功能的索引文件名.在默认情况下,这个索引文件与二进制日志文件的名字相同,但后缀名是.index而不是.nnnnnn.
max_binlog_size = n   二进制日志文件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GB).在前一个二进制日志文件里的信息量超过这个最大长度之前,MySQL服务器会自动提供一个新的二进制日志文件接续上.
binlog-do-db = dbname   只把给定数据库里的变化情况记入二进制日志文件,其他数据库里的变化情况不记载.如果需要记载多个数据库里的变化情况,就必须在配置文件使用多个本选项来设置,每个数据库一行.
binlog-ignore-db = dbname   不把给定数据库里的变化情况记入二进制日志文件.
sync_binlog = n   每经过n次日志写操作就把日志文件写入硬盘一次(对日志信息进行一次同步).n=1是最安全的做法,但效率最低.默认设置是n=0,意思是由操作系统来负责二进制日志文件的同步工作.
log-update [= file]   记载出错情况的日志文件名(出错日志).这种日志功能无法禁用.如果没有给出file参数,MySQL会使用hostname.err作为种日志文件的名字.

mysqld程序--镜像(主控镜像服务器)

server-id = n   给服务器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ID编号; n的取值范围是1~2的32次方启用二进制日志功能.
log-bin = name   启用二进制日志功能.这种日志的文件名是filename.n或默认的hostname.n,其中的n是一个6位数字的整数(日志文件顺序编号).
binlog-do/ignore-db = dbname   只把给定数据库里的变化情况记入二进制日志文件/不把给定的数据库里的变化记入二进制日志文件.

mysqld程序--镜像(从属镜像服务器)

server-id = n   给服务器分配一个唯一的ID编号
log-slave-updates   启用从属服务器上的日志功能,使这台计算机可以用来构成一个镜像链(A->B->C).
master-host = hostname   主控服务器的主机名或IP地址.如果从属服务器上存在mater.info文件(镜像关系定义文件),它将忽略此选项.
master-user = replicusername   从属服务器用来连接主控服务器的用户名.如果从属服务器上存在mater.info文件,它将忽略此选项.
master-password = passwd   从属服务器用来连接主控服务器的密码.如果从属服务器上存在mater.info文件,它将忽略此选项.
master-port = n   从属服务器用来连接主控服务器的TCP/IP端口(默认设置是3306端口).
master-connect-retry = n   如果与主控服务器的连接没有成功,则等待n秒(s)后再进行管理方式(默认设置是60s).如果从属服务器存在mater.info文件,它将忽略此选项.
master-ssl-xxx = xxx   对主、从服务器之间的SSL通信进行配置.
read-only = 0/1   0: 允许从属服务器独立地执行SQL命令(默认设置); 1: 从属服务器只能执行来自主控服务器的SQL命令.
read-log-purge = 0/1   1: 把处理完的SQL命令立刻从中继日志文件里删除(默认设置); 0: 不把处理完的SQL命令立刻从中继日志文件里删除.
replicate-do-table = dbname.tablename   与--replicate-do-table选项的含义和用法相同,但数据库和数据库表名字里允许出现通配符"%"(例如: test%.%--对名字以"test"开头的所有数据库里的所以数据库表进行镜像处理).
replicate-do-db = name   只对这个数据库进行镜像处理.
replicate-ignore-table = dbname.tablename   不对这个数据表进行镜像处理.
replicate-wild-ignore-table = dbn.tablen   不对这些数据表进行镜像处理.
replicate-ignore-db = dbname   不对这个数据库进行镜像处理.
replicate-rewrite-db = db1name > db2name   把主控数据库上的db1name数据库镜像处理为从属服务器上的db2name数据库.
report-host = hostname   从属服务器的主机名; 这项信息只与SHOW SLAVE HOSTS命令有关--主控服务器可以用这条命令生成一份从属服务器的名单.
slave-compressed-protocol = 1   主、从服务器使用压缩格式进行通信--如果它们都支持这么做的话.
slave-skip-errors = n1, n2, ...或all   即使发生出错代码为n1、n2等的错误,镜像处理工作也继续进行(即不管发生什么错误,镜像处理工作也继续进行).如果配置得当,从属服务器不应该在执行SQL命令时发生错误(在主控服务器上执行出错的SQL命令不会被发送到从属服务器上做镜像处理); 如果不使用
slave-skip-errors选项,从属服务器上的镜像工作就可能国为发生错误而中断,中断后需要有人工参与才能继续进行.

mysqld--InnoDB--基本设置、表空间文件

skip-innodb   不加载InnoDB数据表驱动程序--如果用不着InnoDB数据表,可以用这个选项节省一些内存.
innodb-file-per-table   为每一个新数据表创建一个表空间文件而不是把数据表都集中保存在中央表空间里(后者是默认设置).该选项始见于MySQL 4.1.
innodb-open-file = n   InnoDB数据表驱动程序最多可以同时打开的文件数(默认设置是300).如果使用了innodb-file-per-table选项并且需要同时打开很多数据表的话,这个数字很可能需要加大.
innodb_data_home_dir = p   InnoDB主目录,所有与InnoDB数据表有关的目录或文件路径都相对于这个路径.在默认的情况下,这个主目录就是MySQL的数据目录.
innodb_data_file_path = ts   用来容纳InnoDB为数据表的表空间: 可能涉及一个以上的文件; 每一个表空间文件的最大长度都必须以字节(B)、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给出; 表空间文件的名字必须以分号隔开; 最后一个表空间文件还可以带一个autoextend属性和一个最大长度(max:n).例如,ibdata1:1G; ibdata2:1G:autoextend:max:2G的意思是: 表空间文件ibdata1的最大长度是1GB,ibdata2的最大长度也是1G,但允许它扩充到2GB.除文件名外,还可以用硬盘分区的设置名来定义表空间,此时必须给表空间的最大初始长度值加上newraw关键字做后缀,给表空间的最大扩充长度值加上raw关键字做后缀(例如/dev/hdb1:20Gnewraw或/dev/hdb1:20Graw); MySQL 4.0及更高版本的默认设置是ibdata1:10M:autoextend.
innodb_autoextend_increment = n   带有autoextend属性的表空间文件每次加大多少兆字节(默认设置是8MB).这个属性不涉及具体的数据表文件,那些文件的增大速度相对是比较小的.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n   如果某个事务在等待n秒(s)后还没有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就使用ROLLBACK命令放弃这个事务.这项设置对于发现和处理未能被
InnoDB数据表驱动程序识别出来的死锁条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选项的默认设置是50s.
innodb_fast_shutdown 0/1   是否以最快的速度关闭InnoDB,默认设置是1,意思是不把缓存在INSERT缓存区的数据写入数据表,那些数据将在MySQL服务器下次启动时再写入(这么做没有什么风险,因为INSERT缓存区是表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数据不会丢失).把这个选项设置为0反面危险,因为在计算机关闭时,
InnoDB驱动程序很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它的数据同步工作,操作系统也许会在它完成数据同步工作之前强行结束InnoDB,而这会导致数据不完整.

mysqld程序--InnoDB--日志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p   用来存放InnoDB日志文件的目录路径(如ib_logfile0、ib_logfile1等).在默认的情况下,InnoDB驱动程序将使用MySQL数据目录作为自己保存日志文件的位置.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n   使用多少个日志文件(默认设置是2).InnoDB数据表驱动程序将以轮转方式依次填写这些文件; 当所有的日志文件都写满以后,之后的日志信息将写入第一个日志文件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5MB).这个长度必须以MB(兆字节)或GB(千兆字节)为单位进行设置.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0/1/2   这个选项决定着什么时候把日志信息写入日志文件以及什么时候把这些文件物理地写(术语称为"同步")到硬盘上.设置值0的意思是每隔一秒写一次日志并进行同步,这可以减少硬盘写操作次数,但可能造成数据丢失; 设置值1(设置设置)的意思是在每执行完一条COMMIT命令就写一次日志并进行同步,这可以防止数据丢失,但硬盘写操作可能会很频繁; 设置值2是一般折衷的办法,即每执行完一条COMMIT命令写一次日志,每隔一秒进行一次同步.
innodb_flush_method = x   InnoDB日志文件的同步办法(仅适用于UNIX/Linux系统).这个选项的可取值有两种: fdatasync,用fsync()函数进行同步; O_DSYNC,用O_SYNC()函数进行同步.
innodb_log_archive = 1   启用InnoDB驱动程序的archive(档案)日志功能,把日志信息写入ib_arch_log_n文件.启用这种日志功能在InnoDB与MySQL一起使用时没有多大意义(启用MySQL服务器的二进制日志功能就足够用了).

mysqld程序--InnoDB--缓存区的设置和优化

innodb_log_buffer_pool_size = n   为InnoDB数据表及其索引而保留的RAM内存量(默认设置是8MB).这个参数对速度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如果计算机上只运行有MySQL/InnoDB数据库服务器,就应该把全部内存的80%用于这个用途.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n   事务日志文件写操作缓存区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MB).
innodb_additional_men_pool_size = n   为用于内部管理的各种数据结构分配的缓存区最大长度(默认设置是1MB).
innodb_file_io_threads = n   I/O操作(硬盘写操作)的最大线程个数(默认设置是4).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n   InnoDB驱动程序能够同时使用的最大线程个数(默认设置是8).

mysqld程序--其它选项

bind-address = ipaddr   MySQL服务器的IP地址.如果MySQL服务器所在的计算机有多个IP地址,这个选项将非常重要.
default-storage-engine = type   新数据表的默认数据表类型(默认设置是MyISAM).这项设置还可以通过--default-table-type选项来设置.
default-timezone = name   为MySQL服务器设置一个地理时区(如果它与本地计算机的地理时区不一样).
ft_min_word_len = n   全文索引的最小单词长度工.这个选项的默认设置是4,意思是在创建全文索引时不考虑那些由3个或更少的字符构建单词.
Max-allowed-packet = n   客户与服务器之间交换的数据包的最大长度,这个数字至少应该大于客户程序将要处理的最大BLOB块的长度.这个选项的默认设置是1MB.
Sql-mode = model1, mode2, ...   MySQL将运行在哪一种SQL模式下.这个选项的作用是让MySQL与其他的数据库系统保持最大程度的兼容.这个选项的可取值包括ansi、db2、oracle、no_zero_date、pipes_as_concat.

注意:如果在配置文件里给出的某个选项是mysqld无法识别的(如,因为犯了一个愚蠢的打字错误),MySQL服务器将不启动.
Tags:

入侵新技巧-CMD下加Sql账号

[ 2008/08/18 13:10 | by selboo ]

      这个服务器可以用sql溢出,可惜就是找不到进一步的入侵方法,因而一直也没有拿下来。今天在校盟看到一篇文章,说是在cmd下也可以中入sql账号和密码,方法如下:  

      echo exec master.dbo.sp_addlogin ’rooto’,’******’ >test.qry

      echo exec sp_addsrvrolemember ’rooto’,’sysadmin’ >>test.qry

      cmd.exe /c isql -E /U alma /P /i c:\test.qry

      看完后立马去试了一下,居然真的成功了,可是由于溢出,服务器的sql服务已经停止,只好等它下次启动时再运行了。不过对我来说,这种加sql账号的方法还是第一次,所以得拿出来记一下,以备以后还有能用得着的时候,呵呵。

      关于后面的也就不说了,大体上都是以前的老方法了,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进一步,但估计已在我手中了。

      上次写到哪儿就没写了,这次还是想写点东西的。

      上次说入侵这个还挺简单,可是我在后来的入侵过程中,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加了sql账号,以后可以有系统权限了,没想到进去一看,发现删了xplog70.dll和cmdshell,奶奶的,下面如果再入侵就难多了,到邪八发帖,居然没通过,一直发不出来,到火狐去发帖,几天都没有回,看来还是得自己搞定了。

      这样一直过了几天,后来我在我的硬盘里找啊找,发现了一个nocmdshell执得命令的工具,一看是幻影的人写的,妈妈的,刺还的队伍还真不错,写的工具也牛B。打开工具试了下,发现真的成功了,可以加账号和执行命令,不过我试了tftp和echo都不行,看来还是有一些问题。虽然可以执行命令了,但还不能将我的木马传上去,这跟我以前的SQL溢出的权限还是一样的,还丢了ehco命令,以前还可以echo的,到底如何是好呢,问了几个朋友,都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后来习惯的输入"net share"看了一下,吓死,姐姐的,看到了IPC$,这个我以前很少玩过,没想到今天遇到了,立马到网上找了相关的IPC$入侵资料。照着资料弄,可是还是不行,原来主机上就只有一个ipc$共享和一个cdbook_tem的共享,于是加了在cmd下加了一个共享"net share rooto=c:\",然后在IPC$里输入copy update.exe \\*****\rooto,响响的按下了回车,带着微笑的...

      下面让我看到的一幕真让我伤心:“拒绝访问...已复掉0个文件",晕死哦,奶奶的,不是加了共享了吗,还不让我上传,真BT。于是转到D盘,看到一个temp文件是空的,于是将它设为共享,并设入everyone共享,谁知又出错,没有权限,没想到管理员这么强啊,这还真让我感到有挑战性了。不信就搞不定你,于是我又来到E盘,看到一个Bak的文件夹,进去一看,发现是空的,这个应该有写权限吧,将它设为共享,再copy,可还是

      不行,将为共享吧,命令如下:

      cacls d:\website /g everyone:f /e /t 授予此用户对该目录的完全控制权限

      cacls d:\website /r everyone /e /t 取消其它用户对此目录的访问权限

      我是没想着可以成功的,可谁知他奶的成功了,后来一阵狂喜。呵呵。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立马上传了木马文件,运行了一下,看到Radmin可以连接了,我心想,这才算是成功了啊。呵呵。

      后来用Radmin连接它的盘时发现D盘是一个光盘,汗死,光盘也长期挂在电脑上,真是服了学校这帮玩意们。我还以为真是它BT呢,原来是这样啊。

      这个服务器的入侵就到此结束了,近期也在与学校一位老师Q聊着,关于学校SQL溢出的严重漏洞已不可小视了,我已将补丁地址发给他们了,希望他们能及时打上补丁。
Tags: , ,

mysql编码转换

[ 2008/08/11 13:40 | by selboo ]


方法一:

步骤一 命令行执行:mysqldump --opt -hlocalhost -uroot -p*** --default-character-set=lantin1 dbname > /usr/local/dbname.sql

步骤二 将 dbname.sql文件中的create table语句的CHARSET=latin1改为CHARSET=utf8

步骤三 在dbname.sql文件中的insert语句之前加一条'set names utf8;'

步骤四 将dbname.sql转码为utf-8格式,建议使用UltraEditor,可以直接使用该编辑器的'转换->ASCII到UTF-8(Unicode编辑)',或者将文件另存为UTF-8(无BOM)格式

步骤五 命令行执行:mysql -hlocalhost -uroot -p*** --default-character-set=utf8 new_dbname < /usr/local/dbname.sql

总结:这种方法有个致命之处就是当数据中有大量中文字符和其他特殊符号字符时,很有可能导致在[步骤五]时报错导致无法正常导入数据,如果数据库比较大可以分别对每张表执行上述步骤

方法二(推荐大家使用):

为了解决第一种方法中总结时说到的问题,在网上苦苦查找了一天资料才东拼西凑的搞出一个比较稳妥的解决方法

步骤一 将待导出的数据表的表结构导出(可以用Phpmyadmin、mysqldump等,很简单就不说了),然后将导出的create table语句的CHARSET=latin1改为CHARSET=utf8,在目标库newdbname中执行该create table语句把表结构建好,接下来开始导出-导入数据。命令:

./mysqldump -d DB_Dig > /usr/local/tmp/tables.sql


步骤二 命令行:进入mysql命令行下,mysql -hlocalhost -uroot -p*** dbname

步骤三 执行SQL select * from tbname into outfile '/usr/local/tbname.sql';

步骤四 将tbname.sql转码为utf-8格式,建议使用UltraEditor,可以直接使用该编辑器的'转换->ASCII到UTF-8(Unicode编辑)',或者将文件另存为UTF-8(无BOM)格式

步骤五 在mysql命令行下执行语句 set character_set_database=utf8;  注:设置mysql的环境变量,这样mysql在下一步读取sql文件时将以utf8的形式去解释该文件内容

步骤六 在mysql命令行下执行语句 load data infile 'tbname.sql' into table newdbname.tbname;

注意:千万不要忘了第四步

采用第二种方法,所有数据均正常导入,且格式转换成功没有乱码。
Tags:

如果编译时出现了以下错误:

checking for tgetent in -ltermcap… no
checking for termcap functions library… configure: error: No curses/termcap library found

说明 curses/termcap 库没有安装

去下载一个ncurses-5.6.tar.gz,

wget http://ftp.gnu.org/pub/gnu/ncurses/ncurses-5.6.tar.gz
tar zxvf ncurses-5.6.tar.gz
cd ncurses-5.6
./configure --prefix=/usr --with-shared --without-debug
make
make install clean

然后再重新编译Mysql进行安装。

Tags:

MYSQL的优化

[ 2008/07/01 09:35 | by selboo ]
转自:http://yueliangdao0608.blog.51cto.com/397025/81615

1.数据库的设计

尽量把数据库设计的更小的占磁盘空间.
1).尽可能使用更小的整数类型.(mediumint就比int更合适).
2).尽可能的定义字段为not null,除非这个字段需要null. (这个规则只适合字段为KEY的情形)
3).如果没有用到变长字段的话比如varchar,那就采用固定大小的纪录格式比如char.(CHAR 总是比VARCHR快)
4).表的主索引应该尽可能的短.这样的话每条纪录都有名字标志且更高效.
5).只创建确实需要的索引。索引有利于检索记录,但是不利于快速保存记录。如果总是要在表的组合字段上做搜索,那么就在这些字段上创建索引。索引的第一部分必须是最常使用的字段.如果总是需要用到很多字段,首先就应该多复制这些字段,使索引更好的压缩。
(这条只适合MYISAM引擎的表,对于INNODB则在保存记录的时候关系不大,因为INNODB是以事务为基础的,如果想快速保存记录的话,特别是大批量的导入记录的时候)
6).所有数据都得在保存到数据库前进行处理。
7).所有字段都得有默认值。
8).在某些情况下,把一个频繁扫描的表分成两个速度会快好多。在对动态格式表扫描以取得相关记录时,它可能使用更小的静态格式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具体的表现为:MYISAM表的MERGE类型,以及MYISAM和INNODB通用的分区,详情见手册)
9).不会用到外键约束的地方尽量不要使用外键。

2.系统的用途

1).及时的关闭对MYSQL的连接。
2).explain 复杂的SQL语句。 (这样能确定你的SELECT 语句怎么优化最佳)
3).如果两个关联表要做比较话,做比较的字段必须类型和长度都一致. (在数据庞大的时候建立INDEX)
4).LIMIT语句尽量要跟order by或者 distinct.这样可以避免做一次full table scan.
5).如果想要清空表的所有纪录,建议用truncate table tablename而不是delete from tablename.
不过有一个问题,truncate 不会在事务处理中回滚。因为她要调用create table 语句。
(Truncate Table 语句先删除表然后再重建,这个是属于文件界别的,所以自然快N多)

实测例子:

song2为INNODB表。
mysql> select count(1) from song2;
+----------+
| count(1) |
+----------+
|   500000 |
+----------+
1 row in set (0.91 sec)

mysql> delete from song2;
Query OK, 500000 rows affected (15.70 sec)
mysql> truncate table song2;
Query OK, 502238 rows affected (0.17 sec)

mysql>
{
这一点手册上有详细解释:

13.2.9. TRUNCATE语法

TRUNCATE [TABLE] tbl_name

TRUNCATE TABLE用于完全清空一个表。从逻辑上说,该语句与用于删除所有行的DELETE语句等同,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两者在使用上有所不同。
对于InnoDB表,如果有需要引用表的外键限制,则TRUNCATE TABLE被映射到DELETE上;否则使用快速删减(取消和重新创建表)。使用TRUNCATE TABLE重新设置AUTO_INCREMENT计数器,设置时不考虑是否有外键限制。
对于其它存储引擎,在MySQL 5.1中,TRUNCATE TABLE与DELETE FROM有以下几处不同:
·         删减操作会取消并重新创建表,这比一行一行的删除行要快很多。
·         删减操作不能保证对事务是安全的;在进行事务处理和表锁定的过程中尝试进行删减,会发生错误。
·         被删除的行的数目没有被返回。
·         只要表定义文件tbl_name.frm是合法的,则可以使用TRUNCATE TABLE把表重新创建为一个空表,即使数据或索引文件已经被破坏。
·         表管理程序不记得最后被使用的AUTO_INCREMENT值,但是会从头开始计数。即使对于MyISAM和InnoDB也是如此。MyISAM和InnoDB通常不再次使用序列值。
·         当被用于带分区的表时,TRUNCATE TABLE会保留分区;即,数据和索引文件被取消并重新创建,同时分区定义(.par)文件不受影响。
TRUNCATE TABLE是在MySQL中采用的一个Oracle SQL扩展。

}
6).能使用STORE PROCEDURE 或者 USER FUNCTION的时候. (ROUTINE总是减少了服务器端的开销)
7).在一条insert语句中采用多重纪录插入格式.而且使用load data infile来导入大量数据,这比单纯的indert快好多. (在MYSQL中具体表现为:INSERT INTO TABLEQ VALUES (),(),...();)
(还有就是在MYISAM表中插入大量记录的时候先禁用到KEYS后面再建立KEYS,具体表现语句:
ALTER TABLE TABLE1 DISABLE KEYS;ALTER TABLE TABLE1 ENABLE KEYS;
而对于INNNODB 表在插入前先 set autocommit=0;完了后:set autocommit=1;这样效率比较高。)

8).经常OPTIMIZE TABLE 来整理碎片.
9).还有就是date 类型的数据如果频繁要做比较的话尽量保存在unsigned int 类型比较快。
3.系统的瓶颈
1).磁盘搜索.
并行搜索,把数据分开存放到多个磁盘中,这样能加快搜索时间.
2).磁盘读写(IO)
可以从多个媒介中并行的读取数据。
3).CPU周期
数据存放在主内存中.这样就得增加CPU的个数来处理这些数据。
4).内存带宽
当CPU要将更多的数据存放到CPU的缓存中来的话,内存的带宽就成了瓶颈.
====
Another article more about tuning details:

http://www.informit.com/articles/article.aspx?p=29406&seqNum=1
Tags:
分页: 12/13 第一页 上页 7 8 9 10 11 12 13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